城南时光驿站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
【城事亮点】
本报讯(记者何飞燕通讯员项舒帆)近日,记者走进滨溪社区“城南时光驿站”,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社区治理新图景:青年在“夜校”瑜伽室舒展身心,儿童在“萤火虫计划”里体验烘焙与科技制作,老人在“益+”驿站享受免费健康检测……这个集多元服务与代际互动于一体的共享空间,正成为社区破解人口结构变化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
“以前放学没人管,现在社区有老师带我们做手工、读绘本,爸妈放心多了!”家住南鑫苑的小学生范子豪说。对于辖区孩子来说,城南时光驿站相当于“家门口的青少年宫”,而这只是城南时光驿站服务矩阵的一角。
针对不同群体需求,滨溪社区党委联动团县委、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力量,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:将健身房改造成青年夜校,设置瑜伽、健身等减压模块,成为职场人放松身心的充电站;暑期萤火虫计划整合跳蚤市场、科技工坊等场景,构建儿童沉浸式成长空间;“益+”驿站便民服务队每月提供健康检测、便民服务,让老人在家门口享便利。三类空间功能互补,形成“青年减压——儿童成长——老年安心”的生态闭环。
“打造城南时光驿站,核心就是把居民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。”滨溪社区党委书记叶聪浓表示,最初走访时,不少老人念叨“白天家里就我一个人”,年轻人抱怨“下班想找个地方放松都难”,双职工家长发愁孩子放学没人管,“这些声音让我们下定决心,要建一个能装下全龄段居民需求的空间。”她坦言,驿站能顺利运转,离不开党建联建的合力,辖区内多家共建单位送来课程和志愿者,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,“这才是社区该有的样子,大家一起搭台、一起唱戏。”
“奶奶教我包的饺子,比超市买的香多啦!”在社区民俗共传承活动中,11岁的王轩捧着刚包好的饺子笑着说。这样的代际互动场景,在城南时光驿站已成常态。
社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,邀请非遗传承人、文化专家参与,创新推出“银青手工艺传习”“银发故事汇”等活动:老人传授剪纸、竹编技艺,青年们则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;长者讲述民间传说,孩子记录家族历史;端午包粽子、中秋做月饼等民俗体验,让全龄段居民在互动中传承文化、联结情感。
“小区绿化带改造方案,我们全家都在议事会上投了票!”居民李芳阿姨的话,道出了社区治理的新变化。从活动策划到环境治理,全龄段居民共商共议,社工机构专业指导,推动决策更民主、服务更贴心。如今,社区里主动参与治理的居民越来越多,自治活力持续迸发。
从“政府端菜”到“居民点单”,从代际隔阂到情感相融,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,滨溪社区以城南时光驿站为支点,不仅精准回应了居民需求,更用温度与活力绘就了一幅“老有颐养、小有乐学、青有悦动”的幸福画卷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本。